读了《水浒传》、《水浒传:虚构中的史实 》

2025年3月18日 · 987 字 · 2 分钟

这两本书都已经读完很久了,原来是打算等《译余偶拾》读完后,一起写一篇,但是近两天发现《译余偶拾》是很难快速读完了,索性先把这两本书的读后感写一写。

水浒传

水浒传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百回本。

水浒传的版本还是挺多的,简单来区分就有七十回本、百回本、百二十回本、最开始读的时候没注意,到征方腊时,突然意识到怎么还没看到琼英相关的情节,方才发现读的是百回本。不过暂且也没欲望读百二十回本了,先放着。

说起来大家可能不太信,我早在小时候便读过了《三国演义》、《西游记》,但直到这两年才第一次读《水浒传》。原因倒是很简单,一方面很小时候就听过「少不读水浒、老不读三国」这句话,竟就真的不去读了;另一方面,水浒的故事对于年少的我,有点过于没意思了,写的些各种好汉我也觉得没什么吸引力。

初读水浒,最开始几回的群像描写非常惊艳,随着故事的展开,视角一步步从高俅、史进引到鲁智深、林冲、水泊梁山,层层递进、行云流水。到了后面,尤其是征方腊时,可能是角色过于庞杂了,反而沦为一个个符号,没太大意思。

往后到各路好汉入伙的剧情,有武松、林冲这般令人出了一口气的,也有徐宁这种家中老小全伙被汤隆赚上山的,这两种姑且算符合封建主义价值观;但也有朱仝、卢俊义、秦明之类上山过程非常离谱的,你说先把好好的人全家杀光赚上山来,到最后又受招安,算什么事啊。也正是因为这些,七十回后其实我很期待宋江一伙人都是如何被方腊杀进的……

七十回后的剧情,说实话读起来有些味同嚼蜡,毕竟剧情还是要随着正史来编的,导致征辽时从头到尾发神威,征方腊时又匆匆发完了盒饭,读起来甚至有些荒诞之感。

此外,之前还想着读完水浒后,读一读《荡寇志》,看看俞万春又是怎么发盒饭的,不过此书又是太长,竟有整整七十回,暂时也先放着了,看看以后有没有机会吧。

总体来讲《水浒传》确实非常值得一读,尤其是前七十回,后续征辽、征方腊的剧情未免有些「烂尾」了,若是没什么时间,只挑着鲁智深圆寂之类的情节看看也不是不行。

水浒传:虚构中的史实

这本书是逛书店时偶然看到的,看了看样书的目录,觉得有些意思,便读了读。

本书是日本学者宫崎市定以水浒为总线,讲述了些发散性的相关知识、考证,书很薄,科普性质较重。

读完后,印象最深的是「两个宋江」一说,从几条史料出发,推断出了历史上曾存在“草寇宋江”和“将军宋江”,并因此发散了些后续招安情节的思考。其他的倒是没什么很有趣的了。